联系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碳中和碳达峰

“双碳”目标下四川地热产业的发展优势和路径-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

优势

四川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具有“水丰气多,煤少油缺”的突出特点,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水能资源技术开发装机容量1.48亿千瓦,占全国的22.4%,居全国第2位。太阳能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6位,规划“三州一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光伏发电基地总规模8506万千瓦。风电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开发量约1800万千瓦。四川境内天然气资源量达39.57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27.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位。2021年四川清洁能源的占比达到82%,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碳排放为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经初步测算,全省地热资源可折合标准煤逾3000亿吨,可利用总量居全国第3位。


2021年,我国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能源消费量增速较快,2021年四川全省发电量4329.5亿千瓦时、占全国总量的5.31%,发电量位居全国第六;全社会用电量3274.81亿千瓦时、占全国总量的3.84%,用电量排名全国第九。同时,四川省外送电规模加大,2021年外送电量1368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30%。四川存在电源与负荷逆向分布、网源建设不同步、川西水电送成都的通道能力不足等问题,电力保障方面面临较大挑战。未来极端天气等多重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偏紧,对保障能源生产供应、稳定市场预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碳”目标下四川地热产业的发展优势和路径-地大热能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截至2022年3月底,全省已建水电装机容量已达9146万千瓦,剩余开发空间不大,亟待加快开发新型绿色低碳替代能源。此外,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如做燃料直接发电经济效益差,煤炭排放高、污染大;太阳能风能不稳定,应用难。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中,地热综合利用效率最高。根据碳排放综合贡献数,地热能低于水电,稍高于核电,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低碳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和进一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川盆地盆地周地区交通方便、经济发达、风景旅游区遍布,具备旅游地热开发的必备条件。同时,盆地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为浅层地温能适宜区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区,具备利用浅层地温能的条件和需求。川西高原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中、高温地热资源广布,拥有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先决条件,高温地热资源可以用于发电,余热可以进行粮食烘干、供暖、洗浴、温泉旅游温室大棚水产养殖,该类型综合梯级利用方式利用程度高,且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地热发电供暖以及综合梯级利用需求强烈,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川西南地区具备旅游地热开发条件,热带水产养殖也可成为该区休闲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四川地热产业发展链条基本完备,从资源勘探、咨询设计、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工程施工均有布局且支撑到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四川对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做了系统谋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四川跻身地热资源万亿级产业赛道,必须综合施策。


“双碳”目标下四川地热产业的发展优势和路径-地大热能


路径

1.摸清家底做好规划是前提。

扎实开展四川省地热资源详查和评价,摸清全省地热资源底数,持续抓好四川省“十四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川西盆地川东北等各地区专项规划。根据全省不同地区的控热构造、岩性岩相、产出特征等条件的差异,各区地热资源的类型与分布展现不同的特点,根据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尽可能实现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


2.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是关键。

随着国家对地热能的重视,目前我国出台的《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地热产业的金融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但要吸引更多投资进入地热能开发领域还需要加大地热开发利用补贴力度,从税收、信贷、上网电价、取热不取水的资源费收取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从政府层面推动地热开发利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借鉴澳大利亚、日本、巴西、丹麦等国家和山西天津等省市的经验做法,出台政策、建立基金支持地热开发


3.抓好产业配套是方向。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上游、中游、下游的装备生产制造上下功夫,围绕地热勘探钻探、开发(发电、中浅层地热供热制冷应用、农业智能烘烤、保温设施等)研发制造高效可靠质优的装备。充分发挥地热能开发创新平台及重点企业技术优势,鼓励推进技术创新,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在提高地热能采收率、制冷供暖效率方面有突破,推动有关企业研发制造中浅层钻机、分布式中小型地热发电机组、中低温地源热泵等地勘设备、开采装备,进一步壮大四川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双碳”目标下四川地热产业的发展优势和路径-地大热能


4.建立健全机制体制是保障。

成立省内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地热发开管理归口部门,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规范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切实推动解决地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政策性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动。完善地热产业发展法规制度,规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审批、收费等行为。此外,要强化人才培养,支持高校院所完善专业设置,为地热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推进示范项目落地见效是重点。

要鼓励支持各类地热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行,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扩大地热能的应用规模,提高在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当前要抓好2 x示范项目(即四川省确定的遂宁安居和甘孜稻城两个示范区 各市州确定的示范项目)特别是结合四川中低温地热为主的特点,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城镇大力推广浅层地热地源热泵,解决夏季制冷冬季供暖问题,要用极限思维应对极端情况。


2022年夏天,在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961年)最高温、最干旱、最高用电负荷“三最”叠加的严峻形势下,四川确立了“保民生、保安全、保重点”的原则,四川全省空调使用的电力负荷达到了2000万kw,在极端缺电的十多天时间里,全部工业停下来保民用,给工业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如果民用供冷供热能实现地热的部分替代,不仅能源安全保供的可靠性提高,而且可以更低碳环保,解决成都等大城市燃气供暖带来的氮氧化物污染问题。


结语

由于地热资源的丰富性、稳定性、环保性和安全性,地热将在未来几十年后成为全球第五大类一次能源。四川要巩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地位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的能源转型发展和“双碳目标”做贡献,应当也可以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大有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