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国家政策

武汉市“十四五”规划:规模化推进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利用 -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

地大热能网讯:3月11日,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官网发布了《武汉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武汉市将规模化推进浅层地热能建筑利用,“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平方米。同时加强中深层清洁供热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清洁供暖的工程示范。本规划武汉建筑节能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完成。


武汉市“十四五”规划:规模化推进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利用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 13470.89 万平方米,其中获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达到 3186.92 万平方米;累计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9873.38 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 4665.49 万平方米,居住建筑 15207.89 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760.63 万平方米;累计对 676.83 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其中公共建筑 443.21 万平方米,居住建筑 233.62万平方米;全市累计新增建筑节能能力 225.82 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累计新增节能建筑12000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建筑能效由65%提升至75%,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建筑能效由50%提升至65%,竣工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8%,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662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面积760万平方米。


为深入把握规划的主要目标,武汉市十四五”将围绕推动绿色建筑“量”“质”均衡发展,提高绿色建筑发展水平;推动低能耗标准实施,提升建筑节能能力;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多元化与规模化发展;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提高既有建筑能效水平;加强标准与监管体系建设,促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加强技术应用推广;推动绿色健康智慧技术应用,提高住宅健康智慧性能等七项任务展开工作。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完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b42/t 1304—2017)、《浅层地热能利用监测技术规程》(db42/t 1358-2018)、《地热能源智慧能源系统控制研究与软件开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与区域集中供热供冷耦合技术研究》、《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智慧能源站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研究》等相关科技攻关课题及标准编制工作,为推进武汉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探索建筑碳排放达峰路径的工作开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规划》提出,通过推广应用太阳能、空气能、浅层(中深层地热能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6625万平方米,其中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33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平方米,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3025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装机容量113.5兆瓦。


武汉市“十四五”规划:规模化推进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利用

 

《规划》要求,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发展工业余热再生水源热泵(含污水、工业废水等),积极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地表水(含江、河、湖等)地源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地源热泵,规模化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建筑利用。深入开展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在低碳生态城(镇)、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区域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集中连片推广。

 

同时,加强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与应用潜力评估,开展中深层清洁供热新技术和实施工艺研究,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清洁供暖的工程示范,提高地能供暖的利用规模。“中深层清洁供热关键技术研究”已列入武汉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将结合武汉地区的中深层地热能资源条件和特点,研究中深层清洁供热的成套关键技术。

 

《规划》还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和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利用纳入各级上位发展规划之中,与绿色建筑、低碳城区规划相衔接和协调,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余热能源综合利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能互补、多元互动的建筑能源利用形式,构建多元配置、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体系

 

“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审查要点》,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图审、项目检查、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的监管和后评估,从应用种类、应用形式、设计方案、实施质量、运行能效等方面评估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修订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法规,要求政府办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实际需求在余热废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中深层地热能)中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到建筑用能系统中。

 

《规划》要求,进一步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降碳提效的本质作用,引导各类型建筑多方位全过程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同时,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设备和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