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 -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根据我国目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分为两类:
 
  a.能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小于2 000 m,便于开采,经济效益好,在开采期间不发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符合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储量。
 
  b.暂难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大于2 000 m,开采技术条件较困难,经济条件不合理,暂不宜开采利用,而将来有可能开采的储量。
 
  按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将分为五级(a、b、c、d、e)。
 
  a级:系地热田进行开发管理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a.准确查明地热田边界条件和热储特征;b.储量计算所利用参数均为开采验证了的:
 
  c.掌握了3年以上开采动态监测资料。
 
  b级:系地热开发设计作依据的储量,也是地热勘探中所探求的高级储量。其条件是:
 
  a.详细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通过试验取全取准储量计算所需的参数;c.掌握了2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c级:为地热田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或立项所依据的储量。对于类型复杂难以计算b级储量的地热田,c级储量可作为边探边采的依据。其条件是:
 
  a.基本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b.通过试验获得了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c.掌握了1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d级:经普查评价,证实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热资源,是根据地热地质调查、物化探资料或稀疏勘探工程控制所求得的储量,作为地热开发远景规划和进一步部署勘探工程的依据。其条件是:
 
  a.大致控制了地热田范围和热储的空间分布:
 
  b.取得了少量的储量计算所需参数e级:根据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的天然露头(或已有的井孔)等资料进行估算的储量,作为制定地热田勘查设计远景规划的依据。
 
  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原则
 
  a.地热田储量计算一般包括地热能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计算,如地热流体中含有达到工业提取指标的有用组分,也应评价其可开采量。
 
  b.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的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淑据形成地热田的热源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特征,建立计算模型,选择符合实际的计算参数和正确的计算方法。勘查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计算模型,注意取全取准计算参数,提高计算精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勘查要求。
 
  c.在分别计算地热田热储的固体与流体体积中储存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储存总量、天然补给量的基础上,计算其可开采量。勘探阶段,应结合地热田开发方案、服务年限和利用方向,分别计算地热能地热流体及有用组分的可开采量。
 
  d.地表有地热流体排放、地热显示强烈的地热田,可计算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作为其天然补给量的下限。
 
  e.储量计算应满足综合评价的要求。
 
  确定计算参数的要求
 
  热储面积和厚度的确定:
 
  普查阶段可根据地面测绘、物化探资料分析推定;详查与勘探阶段应结合岩心、岩屑录井、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水热蚀变等资料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热储盖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不少于3℃/100m或l 000 m深度以浅获得的地热流体温度不低于40℃:
 
  b.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率。
 
  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按经验值确定;详查、勘探阶段应采取试样,实验室测定或野外实测确定。
 
  地热流体计算参数的确定:
 
  a.导水系数(t)、渗透率(k)、压力传导系数(a)、给水度(u)、储水系数(u)及越流系数k'/m,等计算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根据单孔试验,详查阶段主要根据多孔试验,勘探阶段主要通过群孔流量试验资料计算确定。
 
  b.当地热田具有较长系列的动态监测资料时,应通过动态资料反求有关计算参数。
 
  储量计算方法要求
 
  应在建立地热田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完整的地热田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和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相态变化及混合过程。
 
  详查和勘探阶段应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地热能及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
 
  储量具体计算方法及其要求,可参照地质矿产部标准dz 40执行。
 
  储量评价
 
  一般应按综合利用的原则,按可能的利用方向对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进行评价。要求:
 
  a.普查与详查阶段,根据天然补给量或天然排放量,论证可开采量j保证程度。
 
  b.勘探阶段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并根据确定的开采方案,预测地热田的地温场、渗流场的变化趋势,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c.对计算依据的原始数据、地热田模型、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性作出评价。